作为某种意义上东野圭吾频繁更新的代价,在我看来,《虚无的十字架》并没有《嫌疑人X的现身》那般精彩,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,其中对于死刑的探讨,却令人印象深刻。

网上多把这本书和《白夜行》相比较,以我的想法来看,这本书相比于《白夜行》还是有不少差距的,书中故事的推理部分并不算精彩,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本身承载的讨论,即死刑的讨论。

书中反复提及死刑是否应该存在以及死刑的意义、作用,这也是我认为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,甚至比故事本身更为吸引人。

虚无的十字架

在讨论的故事的基础上,作者在书中提到了“十字架”这么一个概念,简单来说便是犯人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以及承受自己犯下的错,而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引申出了“虚无的十字架”。

什么是虚无的十字架?

在书中杀害小夜子的xx并不觉得死刑是对自己过失行为的惩戒,而仅仅是觉得

律师,其实死刑也不错。人终有一死,既然有人决定了自己的死期,这样也不坏。死刑不是刑罚,而是自己的命运。

死刑作为目前最高的刑罚在面对毫无悔意的犯人时,仍然像是落空的一拳,于凶手,于被害者家属,都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。

那么,死刑应该废弃吗?

在看这本书之前,我仅仅是觉得死刑作为一种惩罚凶手的手段,不应该被废除,而并未进行更多的思考,那么在这种手段的惩罚作用消失后,我们应该废弃它吗?

而被害者的母亲是这般回应的

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,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。然而,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,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。

而书中为凶手辩护的律师在之后接受采访时,提到了他的观点:

废除死刑论中最强烈的意见,就是可能会因为冤假错案造成枉死,但我的主张稍微不同。我质疑死刑,是因为我认为死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。假设有一起A事件,凶手被判处死刑。另有一起B事件,凶手也被判处了死刑。虽然是两起完全不同的事件,遗族也不一样,但结论都一样,都是简单的一句死刑。我认为,不同的事件,应该有各种不同的、更符合每起事件的结局。

这句话其实是东野圭吾借自己笔下的人物传达出的不同方面的思考,从被害者家属来看,无论是否能起到惩罚的作用,即便死刑对于凶手来说,只是“虚无的十字架”,也必须要让凶手背负着。而从律师的角度来看,不应该以死刑作为对于这些凶手统一的惩罚,不同的事件,应该有不同的结局。

很难说这两者之间谁对谁错,甚至于我认为这两者都有其道理。

但是这两者都又一个共同的思想:死刑很无力

赎罪

作者借小夜子之口提出了一个问题,什么才是悔过?如何确定犯人真正悔过?

而作者借花惠,也就是史也的妻子之口,又提出了什么是赎罪这么一个问题:

如果当时没有遇见我先生,我现在早就不在人世了,我儿子也不会来到这个世界。我先生或许在十一年前夺走了一条生命,但他拯救了两条生命。而且他作为医生也在拯救无数生命。你知道我先生拯救了多少罹患罕见疾病的儿童吗?他不辞辛劳地拯救一个又一个小生命,即使这样,仍然说他没有付出代价没有做人和弥补吗?**有多少被关进监狱的人根本没有反省,这种人背负的十字架或许很虚无,但我先生背负的十字架绝对不一样。那是很沉重、很沉重、如山一般的十字架。**中原先生,你的孩子曾经被人杀害,请身为遗族的你回答我,被关进监狱,和我先生这样的生活方式,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弥补?

如史也一般,或许将在余生一直背负着如山一般沉重十字架去赎罪,那么我们是否还要让他们去背负监狱里虚无的十字架?或者说,在这种情形下,监狱对他们而言,还有意义吗?

东野圭吾在书中将作出这个决定的权力交给了他们自己,而他们也选择了去自首,但是或许是作者安排好的,数十年前埋在土里的证据已经消失不见了。

最终

不论我们怎么看待书中的讨论,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那便是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,多么后悔,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。

这本书讨论了一个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,并且很好的引起了读者对于这方面的思考,比如对我这种一开始坚决反对废除死刑的人,在看完这本书之后,或许能有更多的想法,能去更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。

从故事的精彩度来说,这本书只能算是正常、意料之内一类的层次,然而真正精彩的地方却是藏在本书后的一些东西。